近日,澳门新葡平台网址8883马克思主义学院成功举办“1+N”学科交流推介会,武汉大学、华东师范大学、中南大学、湖南大学、湖南师范大学、湘潭大学等6所高校40余名师生应邀来校,深入研讨交流,共话人才培养,进一步加强了合作的深度和广度。挂牌成立以来,学院坚持解放思想、强化开放发展、注重体系发力,在开放中建设,在交流中提质,学科知名度、影响力不断增强。
主动搭建平台
建强高水平的教学科研交流平台是学科提质的重要抓手。学院充分抓住发展重要机遇期,主动整合军地资源,创新协作机制,打造了特色鲜明、资源共享、军地联动的学科交流平台,有力支撑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加速提质。
目前,学院在思政课建设、学科高质量发展等方面搭建了全国性的学术交流平台。举办“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高端论坛”,邀请全国知名专家学者来校共商学科前沿问题,交流学科建设经验做法,为学科建设问诊把脉,提出切实可行的提质举措。围绕传承弘扬“哈军工”精神,成立“哈军工”精神研究中心,定期与军地院校开展大思政育人、思政课程群建设、学校特色精神文化育人问题研讨,推出系列成果。联合地方高校举办“高地阅享”读书节、红色故事宣讲会、马克思主义学员论坛等特色活动,进一步激发了青年学生学理论、悟思想、强能力的积极性、主动性和创造性,深化了课程团队深度互动,推动了思政精品课建设。
深化名师指导
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提质离不开名师大家的针对性指导。通过举办一系列特色活动,定期邀请国务院学科评议组专家、教育部思政课教指委专家、中央“马工程”专家来校指导,围绕科研方向布局、青年人才培养、理论研究方法等方面开展精准指导,拓展了视野,提升了能力。
大家都感到,在名师的指导下,学科建设各方面都有了大幅度提升。在名师名刊面对面活动中,武汉大学汪信砚教授系统讲解了论文选题、行文规范、方法选择等,为师生们明晰了学术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选择。在马克思主义经典研读点评中,南京师范大学王永贵教授将学习历史、原著、重要研究著作和方法论有机结合起来,创新经典研习路径,引导学生掌握分析方法、提升思辨能力。在马克思主义理论青年学术沙龙上,清华大学肖贵清教授指导青年师生要饱含学术情怀、注重问题导向、掌握一手资料,把理论研究和现实问题有机结合起来。在集体备课过程中,中国人民大学王向明教授现场示范、现场点评,传授如何把政治理论课讲得让学生爱听的“独门秘籍”。
注重扩大影响
学院既坚持“请进来”,也注重“走出去”。今年以来,学院组织老师参加学术会议、承担重大任务、推出一流成果,主动发出科大声音,全方位彰显科大担当,学科的全国影响力逐步扩大。
学院始终坚持开放发展、融合发展、内涵发展,在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中形成了鲜明的特色。有计划组织骨干老师参加“全国马克思主义院长论坛”“全国思想政治教育高端论坛”,阐述习近平强军思想的原创性贡献,宣传推介学校“能动思政、贯通育人”大思政育人体系。与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、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会、中国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会等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,联合举办全国性学术会议。同时,精心策划推出体系化研究成果,在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《建设强国之道》系列丛书,在《马克思主义研究》《红旗文稿》《解放军报》成体系刊发科技强国、科技强军等系列理论研究文章,成果全国显示度持续扩大。